【曾打過水痘疫苗,就不會得水痘了嗎?】
8歲多的小男孩👦因為身上長了紅疹來就醫,詢問之下這些疹子不只會癢,而且還長得全身都是,從頭頸部開始一直到背部、四肢都有,由於這些疹子的特殊表現,阿包醫生確認為是水痘感染。
🙎♀️媽媽不禁驚訝的詢問:「他一歲有打過水痘疫苗耶,不是就不會長了嗎?」
👨⚕我回答:「接種水痘疫苗雖然可以降低感染機率,但仍無法百分百避免感染喔!接種後仍可能罹患水痘,而且也具有很強的傳染力。」藉此機會阿包醫生就來跟大家談談水痘的症狀與預防。
🎯 #接種後竟然還會再得?
水痘的致病原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,透過飛沫、空氣、接觸傳染,症狀包括全身紅疹、水泡、搔癢、發燒和疲倦,嚴重者會併發皮膚感染、肺炎、腦炎甚至死亡 。
它是一種傳染力非常強的疾病,在疫苗還沒普遍施打之前,家中只要有一位孩子得病,其他兄弟姊妹也會被傳染。好在從2004年起實施公費水痘疫苗後,多數的孩子在出生滿12個月就施打疫苗,罹病率也逐年下降。
說到這裡,爸媽一定想說已經接種後不是就可以預防了嗎?答案是接種疫苗雖可提升防護力,但保護力大約8成,並不是百分之百。接種後仍可能在國小、國中甚至高中階段受到感染,尤其在冬天和早春時更容易釀成流行。
🎯 #施打一劑不足該怎麼辦?
為了提供兒童保護力,目前水痘疫苗相關施打時程如下:
1⃣孩子出生滿12個月時可施打一劑公費疫苗,為了加強防護力可於4~6歲時接種第2劑。
2⃣13歲以上沒有接種過疫苗也不曾得過水痘者可考慮自費接種2劑,兩劑間隔時間須隔4~8週。
若是孩子超過6歲,未滿13歲也可自費接種第二劑水痘疫苗 。
🎯 #不小心得到水痘該怎麼辦?
當孩子得到水痘後可在家自行隔離; 若出現水痘症狀請配戴口罩並穿著長袖衣物儘速就醫,就醫時醫生會視病症表現,給予症狀緩解藥物、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病毒藥物,等水泡都乾掉以後就可以解除隔離,同時症狀也會緩解並痊癒。不過在家隔離這段期間要注意個人與環境衛生,照顧者和孩子都要加強洗手👋才能減少病毒散播。
🎯 #COVID-19疫情期間接種注意事項
疫情期間,為了避免群聚與感染病毒機會,不少爸媽也降低帶孩子出門的頻率,不過該打的疫苗還是要打喔!施打時程最晚不要延遲超過2個月,才能在最佳時機接種並擁有良好防護力。
施打疫苗時建議以自家附近診所或衛生所為主,避免移動距離過長,施打時先進行預約,並挑選相對人少的時段,外出時也須戴好口罩😷,戴不住口罩的嬰幼兒可以戴上防護罩加強保護力。
🎯 #小叮嚀
水痘傳染力極強,可以說一人得到,全家也有極高機率會被傳染,一旦感染就須在家自行隔離,不只爸媽心累,孩子也不舒服,因此透過疫苗接種可以加強保護力,並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#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
#MSD公益衛教夥伴
間接 接觸者 要隔離嗎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#今日疫情重點 【新增本土18例、4例死亡;確診年齡層下降、青年納防疫重點;高端疫苗EUA審查會議未公開,陳時中指專家怕被獵巫,但承諾未來將去識別化公開;颱風將侵台,疫苗接種將依各地停班停課標準執行】
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,今(20)日國內新增COVID-19(又稱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18名本土案例,其中因為居家隔離後檢驗出陽性的有9例,已知感染源案例13例,5例屬於感染源不明者,另外還有6例境外移入,以及新增4名死亡案例。指揮中心指揮官、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,近兩週的群聚事件以家庭群聚為主,病例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,請地方政府將防治重點納入青年族群,並且加強留意社區傳播的風險,個案數雖少,「但疫調要做得更完整。」
針對高端疫苗所生產的MVC-COV1901新冠肺炎疫苗(以下簡稱高端疫苗)獲得食藥署授權EUA的結果,指揮中心今天公布,總共21位與會審查的專家中,除主席不參與投票外,18位同意的專家裡有3位完全同意通過、15位表示有條件通過、1位要求補件、1位不同意。15位有條件通過要求的條件,則是要求高端在製造期間要提供安全性的鑑測報告,並於核准後1年內,檢送國內外執行疫苗保護效益(effectiveness)報告。
陳時中指出,與會的審查專家對EUA授權會議中的言論是否公開有所顧忌,主要是怕被獵巫,公開與否兩個選項都有各自的優劣,為了避免質疑或是討論,最後選擇了不公開。但他點出,未來會選擇某個時間點,將會議資料以去識別化的方式向大眾公告。
但台大醫學系教授、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國際合作主持人黃韻如曾對在《報導者》的採訪中指出,台灣食藥署目前是第一個只有二期期中臨床試驗結果、就核給EUA的審查監理單位,這項世界創舉,如果政府真的想要作為引領國際潮流的疫苗審核方式,提供審查過程來參考專家評估的嚴謹度,這將有助於台灣未來要與國際主要審核單位的政策接軌。
高端疫苗今天發布重大新聞,宣稱已經獲得了在南美洲的邦交國巴拉圭的國家衛生監督局 (DINAVISA)允許,在台灣時間7月20日取得第三期臨床實驗的核准。高端表示,將與巴拉圭亞松森大學醫學院共同合作,三期試驗採免疫橋接設計與AZ疫苗進行比對性試驗,預計在今年的第3季開始進行1,000名受試者的收案,並且在第四季取得期中分析數據。
■今新增本土18例,若無突發疫情下週將鬆綁管制
今日新增的18名本土案例中,13例為男性、5例為女性,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,發病日為7月12日至7月19日。個案分布以台北市7例為最多,新北市6例,基隆市3例,桃園市2例。新增的4例死亡案例中,3例為女性、1例為男性,年齡介於60多歲至70多歲,發病日在5月17日至7月16日之間,確診日為5月22日至7月19日之間,死亡日期則是在7月16日至7月19日之間。
6例境外移入的個案中,4位為男性、2位為女性,其中來自美國的有3人、印尼2人、緬甸1人。自5月11日至7月18日的統計,目前的14,210確診個案中,已經有12,348人解除隔離,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的86.9%。
陳時中指出,若疫情沒有突發性的變化,下週三級警戒期滿後,可能鬆綁部分管制措施,目前與地方政府討論管制強度,但警戒程度無論如何降級,未來的「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、勤洗手」三項防疫措施則是不會改變。
■第一類到第三類者與孕婦開放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
指揮中心公布,已經在6月9日至7月9日接種莫德納疫苗的第一類到第三類人員以及孕婦,即日起開放接種第二劑。陳時中說,因為莫德納疫苗的數量是有限的,所以希望第一類到第三類還有孕婦等人員,可以盡快接種第二劑的莫德納疫苗,讓疫苗的保護力可以更完整。
昨日的疫苗施打數量總共有19萬2,280人,其中AZ施打了16萬6,665人,包含接種第二劑的6,153人;莫德納的接種人數則是2萬5,615人,包含接種第二劑的3,083人。目前全國施打的人口涵蓋率是22.48%,劑次人口比是23.08%。
另外,指揮中心公布,今日上午發出了第三波的疫苗接種預約簡訊,總共發給152萬9,148人,並有75萬2,610人完成預約接種,佔發出簡訊人數約一半。
昨日總共有89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,其中非嚴重不良事件33件、死亡10件、疑似嚴重過敏反應1件、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有有45件。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,新增的9件死亡事件中,5件是接種AZ疫苗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,死者年齡在51歲至84歲之間,接種後8天至18天死亡;另外4件是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發生死亡的不良事件,死者年齡在71歲至82歲之間,接種疫苗後6天至12天死亡;而另外1件死亡事件則是原通報導致住院或延長住院後轉死亡的案件。
■颱風來襲,確診者解隔離條件更動
因應烟花颱風來襲,各地方的疫苗接種站將依照地方政府是否宣布停班停課,作為取消接種的標準。若當天的接種取消,預約平台會將暫停施打的名額保留,併入下一期的預約名單中。民眾在下一期收到預約簡訊之後,必須再次進入預約平台預約接種。
陳時中指出,颱風來襲,若有民眾受困或是出現緊急狀況,救難跟防疫之間,雖然仍要落實防疫相關指引,但是還是以保全生命安全為第一優先。
指揮中心公布,已經同意地方政府所提出的確診者解隔離的相關條件,如果確診者的症狀緩解並且檢疫期已滿,而採檢後Ct值小於30,需要繼續在加強集中檢疫所或是防疫旅館中隔離;居家隔離或是居家檢疫已經期滿、採檢陽性且Ct值大於30者,仍以確診者方式處置;若有2次採檢後Ct值大於30者,可以解除居家隔離,但相關密切接觸者仍應辦理疫調匡列。
(文/楊智強;設計與資料整理/黃禹禛、戴淨妍;攝影/鄭宇辰、林彥廷、余志偉)
#延伸閱讀
【專家大解析——首支取得EUA的國產高端疫苗,防疫角色如何定位?保護力監測與國際接軌考驗在哪?】https://bit.ly/3BsnGUT
【小國如何打COVID-19生技「世界盃」?從新加坡中和血清抗體試劑代表作說起】https://bit.ly/3k56oXl
【敗部區疫苗的逆襲──從賽諾菲到國光,傳統疫苗大廠為何栽跟斗?有復活機會嗎?】https://bit.ly/3xMyg6V
#報導者 #COVID19 #本土案例 #確診 #死亡個案 #疫苗 #國產疫苗 #高端 #EUA #疫苗接種意願登記 #AZ #莫德納 #颱風
間接 接觸者 要隔離嗎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-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
「倒 J 假說」:疫情期間在家,該怎麼運動?
新冠肺炎(COVID-19)肆虐讓維持運動習慣成為困難的事。三級警戒下,人群聚集的健身房及運動課程關閉,而出外要戴口罩,使得炎炎夏日的戶外運動更為困難。
「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」名譽研究員溫啟邦教授的研究顯示每天15分鐘運動可以減少14%總死亡、10%癌症死亡及20%的心血管疾病死亡,延長3年壽命[1]。要維持健康,運動不能少,不管你是原本規律上健身房或戶外運動而今被迫中止、沒有染疫居家隔離中、或是不幸染疫的的狀態,都應該依狀況調整,維持運動習慣[2]。
■運動提升免疫力抵抗病毒
近年來,醫學界發現,肌肉像是一個內分泌器官,能分泌出多種「免疫細胞激素」。免疫細胞激素在免疫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,好比「傳令兵」,能對專門攻擊病菌的免疫細胞(如T細胞、NK細胞等)發號司令,促使其活化、複製,進而殺死外來病毒細菌,對內剷除壞死、甚至病變的癌細胞,這些細胞激素也能調節發炎反應,甚至影響包括心血管、大腦等器官的運作。
►研究更發現,只要透過運動刺激肌肉收縮時,就可有效促進肌肉分泌這些激素,且肌肉量越多,分泌的量越多。
曾有動物實驗,讓肥胖老鼠跑跑步機、做肌力訓練,24小時後,這群老鼠體內的「IL-15(Interleukin 15,介白素)」濃度上升了2倍。「IL-15」就是種可由肌肉分泌的細胞激素,可促進免疫細胞的成熟,還能幫助脂肪(尤其是腹部和內臟脂肪)的代謝。
同樣的效果也有類似的人體研究文獻。這重新解釋了為何肌力較差的老人,住院後容易發生感染、肺炎。除了肌力差,間接導致病患體力體能不夠、咳痰能力差,也可能是肌肉不足(激素分泌不夠),直接影響了患者對抗疾病的免疫力。
■肌力和免疫力兩者就如同「唇亡齒寒」的關係
不只肌肉少會讓免疫力差,免疫力衰退時,也會讓肌肉更難生成、修復。因為當免疫力衰退,身體容易處於慢性發炎狀態,大量的發炎因子會使肌肉細胞更難以合成、加速萎縮老化,肌肉痠痛的恢復力也會比較差。
對高齡者尤其明顯。現實的是,人類免疫系統在12~15歲左右健全成熟,之後就隨細胞激素分泌減少、胸腺萎縮逐漸下降,年過40後更加速敗退。研究也發現,40歲後,肌肉量以每年8%速度流失,一不注意就可能面臨肌少症的威脅[3]。
■中低強度運動才可增強免疫力
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」劉宏文助理教授說:「如果你運動完可以說話,但不能唱歌,就是最適當的中等強度。」,雖然多運動可以增加免疫力,但你知道其實是有「條件」的嗎?劉老師指出,長時間太劇烈的運動,反而會造成免疫力下降,只有「中低強度的運動」,真正能提升免疫力。
研究顯示,適度運動確實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運作,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。但如果運動強度過高,免疫系統反而會有一段時間受到抑制,這就是所謂的『空窗期理論』,假使反覆進行高強度運動,增加免疫系統的空窗期,自然也會提高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。也就是說,若長時間進行過高強度的運動,將會使免疫系統的運作「不升反降」。
因此,要增強免疫力,運動種類也須慎選,但什麼樣的運動才最適宜呢?劉老師表示,最簡單的辨別方式就是「說話」,如果你運動完可以說話,但不能唱歌,就是最適當的中等強度。
■運動強度公式
運動生理學慣以最大心跳率區分運動強度,劉老師也提供一個參考公式:208-(0.7*年紀),以20歲的大學生為例,他的「最大預估心跳率」就是:208-(0.7*20) =194(下/分鐘),而「中等強度的心跳率」為(最大心跳x 64% 至 最大心跳x 76% ):124 至 147(下/分鐘)。
現在許多智慧運動器材或程式都能測量心跳,運動時不妨參考上述數據,確認自己的運動種類、以及身體負荷的情況[4]。
而許多跑者熱愛的馬拉松、超馬、鐵人三項等,就屬於長時間中高強度運動,雖能鍛鍊體力,卻也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。劉老師舉例,有文獻指出,在從事馬拉松或超馬運動後1到2週,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將會增加100%~500%。
因此,運動確實可增強免疫力,但仍要小心過猶不及。劉老師建議,因應疫情隔離原則,應避免近距離接觸、以及健身房等密閉環境;可選擇戶外慢跑、騎腳踏車等通風良好的運動方式,還能藉由曬太陽產生維生素D,對人體也有助益。
如果是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,現在也有許多線上運動教學影片可以參考,只要把握「適度」原則,一樣可以運動、打造高免疫力的體質[5]。
■疫情當前,關在家裡該怎麼運動呢?
但是近期疫情升溫,預防病毒快速傳染是當務之急,面對運動場所、健身房暫時關閉,許多人不方便外出參加跳舞、瑜珈、游泳等實體課程[2]。待在家裡雖可以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,待在家中並不一定意味著要捨棄運動,只是運動的場域轉換到室內的密閉空間時,不妨多加善用室內環境讓運動變得不一樣,更靈活多變,以下提供在家運動的參考:
1. 快步走動或室內上下樓梯10-15分鐘,每天2-3天
2. 找線上健身影片或課程進行鍛練、放音樂跳舞
3. 瑜珈進行深呼吸或正念思考來舒緩緊繃的情緒
4. 跳繩、彈力帶、門上健身拉桿、啞鈴等器材來訓練肌肉
5. 用椅子鍛鍊三頭肌、在地板伏立挺身、仰臥起坐等鍛鍊核心肌群
6. 善用家中的健身自行車、跑步機等來維持運動量
新興的傳染病伺機而動,要維持身體健康機能。不變的法則還是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和作息正常[6]。
【Reference】
1.來源
➤➤資料
∎[1] (衛生福利部)「缺乏運動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,提供大家運動生活化之小撇步」:https://www.mohw.gov.tw/cp-3159-24035-1.html
∎[2] (康健雜誌)「三級警戒去不了健身房,跟著復健科醫師一起宅在家運動!」: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blog/4064
∎[3] (康健)「肌力就是免疫力,醫師這習慣,讓她幾乎從不感冒」: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blog/3487?from=article-4064
∎[4] (台灣癌症基金會~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『正確運動的概念』:https://www.canceraway.org.tw/page.asp?IDno=3672
∎[5](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粉絲專區)「中強度運動才可增強免疫力,體育系教授帶你一窺奧秘」:https://www.csr.ntnu.edu.tw/index.php/2020/04/24/2020-04-24-2/
∎[6] (健康醫療網)「疫情關在家怎麼運動? 跳繩、椅子操、門拉桿強肌力」: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news/article/50127
➤➤照片
∎學者提出運動強度和上呼吸道感染風險之間形成了J型曲線的關係 (Nieman, 1994) :https://bit.ly/34xDZ3t
∎"倒 J 假說" (inverted J hypothesis 可用來說明運動劑量與免疫的關係「中度運動」會提升免疫能力進而避免感染的機會相反地「劇烈運動」卻會壓抑免疫能力進而提升感染的機會。
►https://bit.ly/2RR1jGG
2. 【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】
▶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-電子書(PDF)-線上閱覽
https://forum.nhri.org.tw/publications/
3. 【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】
▶https://forum.nhri.org.tw/events/
#衛生福利部 #國家衛生研究院 #國衛院 #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#國衛院論壇 #國民健康署 #新版運動指引 #運動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體育系 / 衛生福利部 / 國民健康署 /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/ 國家衛生研究院-論壇
間接 接觸者 要隔離嗎 在 【百格整理】我跟确诊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过,需要隔离吗?...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
【百格整理】我跟确诊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过,需要隔离吗? 昨日(30日),卫生部发布了一项隔离指南,民众可根据指南了解自己的情况及应采取的措施。 ... <看更多>